新聞詳細

當前位置: 首頁 > 新聞詳細

御寶澤 史料記載

發布時間:2014.03.03

御寶澤 史料記載
翻閱相關的史料可以發現,罌粟有益的一面早就引起人們的關注。
罌粟籽油始載于《開元本草》,列于《本草綱目》二十三卷罌粟類,釋名“米囊子”、“御米”、“象谷”。

其實狀如罌(ying)子,其米如粟,可以供(gong)御,故(gu)有“御米”之說。李(li)時珍寫道:罌(ying)粟秋種冬生,葉如白苣,三、四月

苔結(jie)青苞、花(hua)(hua)開則脫苞,花(hua)(hua)凡四(si)瓣,罌在花(hua)(hua)中,花(hua)(hua)開三(san)日即謝。罌粟之(zhi)米(mi),其味甘平無毒,性寒、多(duo)食利二(er)便

,動膀胱之氣。主治(zhi):丹石發動,不下飲食,行(xing)風氣,逐邪熱(re),治(zhi)反(fan)胃、胸悶痰滯,治(zhi)瀉痢、解燥、反(fan)胃吐(tu)食

、益陽補遺。另:研其米水煮,加蜜作湯飯甚宜;嫩苗作蔬食極佳,榨其米做菜肴,久食解胸悶、益血暢。